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 要聞中心

“廣適型優質稻品種黃華占的選育及其應用”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時間:2018-11-08 10:06 來源:必威betways 【字體:

        2018年9月18-19日,我院水稻所和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承辦的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現場展示觀摩會和水稻所委托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召開的“廣適型優質稻品種黃華占的選育及其應用”成果評價會在湖南省南縣舉行。中國科學院張啟發院士、中國工程院陳溫福院士、中國科學院劉耀光院士、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劉信副書記、王玉璽處長、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饒智宏處長、863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餘四斌教授、四川農業科學院任光俊研究員、湖南農業大學陳立雲教授、華中農業大學彭少兵教授、河南農業科學院許為鋼研究員、湖南農業科學院柏連陽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段俊研究員、廣西農業科學院陳彩虹研究員、江西農業大學賀浩華教授、江西農業科學院陳大洲研究員,及我院易幹軍副院長、科研處陳琴苓處長、水稻所王豐所長等來自全國120多位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
        9月18日,與會人員到項目展示點益陽市南縣和大通湖區,現場參觀了黃華占千畝直播稻、黃華占百畝蝦稻共生以及黃華占與美香占2號百畝再生稻的示範片,觀摩了黃華占在不同播插模式、不同機收模式的對比試驗。秋日下的黃華占一片金黃,呈現出喜人的豐收景象,給與會的領導和專家留下深刻印象。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發起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表示,“黃華占適應多種新興耕作模式的優勢,非常匹配綠色超級稻項目未來的應用需求。”湖南農業大學唐啟源教授認為,黃華占在湖南水稻生產史上已經寫下濃重的一筆,黃華占是湖南水稻生產的改製先鋒、直播先鋒、品牌先鋒、效益先鋒、替代先鋒,具體表現在:擴散速度快;三年全麵鋪開,五年達到高峰;生產麵積大:占洞庭湖區60%以上,部分區域全覆蓋;持續時間長:經久不衰,10年仍然維持高峰;播種季節寬:生育期短,3-7月可播種;生產方式多,免耕、直播、拋秧、機插、再生、蝦後稻、油-稻、單季(雙晚)兼用。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了以陳溫福院士為組長,劉耀光院士、任光俊研究員為副組長的專家組對“廣適型優質稻品種黃華占的選育及其應用”成果進行了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黃華占實現了優質、高產、抗逆與廣適性的高度統一,在9個省的區試中,比雜交稻對照平均增產 5.41%,比常規稻對照平均增產 12.99%,品質達國標優質一級,耐熱性和抗倒性強,是我國首個早稻、雙季晚稻、一季晚稻、中稻兼用型優質稻品種;以黃華占為核心種質,建立了高效的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育種體係;將黃華占全基因組分為 1113個核心區域,包括產量、品質和株型3組,並高效育成優質常規稻新品種33個;黃華占及其3個衍生品種作為恢複係,育成雜交稻組合14個,33次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研究集成了黃華占機插秧、拋秧、直播稻、再生稻和蝦稻共育等多種栽培技術模式,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促進了傳統稻作向優質綠色高效生產方式的轉變。黃華占累計推廣超過1.2億畝,社會經濟效益巨大。該成果整體上達到同類研究國際領先水平。

圖片說明

黃華占的田間表現

圖片說明

成果評價現場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