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茶樹病害感染調控茶葉品質成分形成機製研究方麵取得進展
近日,茶樹生態栽培研究室在國際期刊Food Bioscience(中科院農林科學二區TOP,IF=4.8)發表題為“Comprehensive mechanisms of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 metabolism during tea dieback disease infection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的研究論文。我所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茶樹生態栽培研究室陳義勇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唐勁馳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研究從‘英紅9號’茶樹嫩稍感病處分離出茶萎芽病致病菌,並鑒定其為層出鐮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該病菌能將(-)-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EGCG)分解為(-)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和沒食子酸(GA)。采用轉錄組學的方法對茶萎芽病感染不同階段嫩梢EGCG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茶萎芽病感染後期EGCG合成受到抑製是導致EGCG含量降低的關鍵原因。此外,通過基因克隆和原核表達獲得了2-羥基異黃酮脫水酶(2-hydroxyisoflavanone dehydratase-like)重組蛋白,該蛋白具有將EGCG分解為EGC和GA的能力。研究分析了茶萎芽病感染調控EGCG代謝的多重機製,為完善茶樹生態栽培技術,豐富生態茶園的理論指標,提供了科技支撐。
本研究得到了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科學基金-青年提升項目(2023A1515030269)、必威betways “金穎之星”培養項目(R2023PY-JX0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00592)、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係專項(CARS-19)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242922500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