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科技服務

加工所科技支撐翁源蠶桑產業發展

時間:2025-07-31 16:59 來源:蠶桑南藥與微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室 【字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部署,推動“雙百行動”走深走實,加工所“翁源縣蠶桑專家工作站”團隊紮根翁源,通過係列科技幫扶舉措,為當地蠶桑產業注入強勁發展動能,助力這一傳統特色產業實現提質增效發展

優良品種夯實產業基礎

  針對翁源蠶桑產業中存在的家蠶品種單一、繭絲質有待提升等問題,加工所專家團隊立足當地氣候與種養條件,篩選出連續多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品種粵蠶6號、粵蠶8號進行重點示範推廣,其中粵蠶6號為高產優質型品種,粵蠶8號為強健高產型品種。通過新品種示範飼養,顯著提高了蠶繭產量,為蠶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為破解傳統小蠶共育勞動強度大的痛點,加工所成功選育3對人工飼料適應性家蠶品種,並聯合廣東絲源集團有限公司在江尾鎮開展小蠶人工飼料育規模化示範,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有效降低了小蠶共育的勞動強度

1-2.jpg

繁種技術,助力提質增效

  針對當地蠶桑經營主體反映的蠶種繁育係數偏低難題,加工所專家團隊靶向發力,在翁源縣祥和種業有限公司舉辦蠶種高效繁育技術培訓班,培訓從原蠶精細化飼養、種繭科學保護到雜交製種關鍵環節進行全流程詳細講解,吸引技術人員、原蠶戶及製種工60餘人參訓,為優質蠶種繁育築牢技術根基。在此基礎上,專家團隊指導祥和公司開展粵蠶8號蠶種高效繁育試驗,通過優化繁育環境與技術參數,實現擔繭製種量提升20%以上,繁育係數顯著提高,從源頭破解了優質蠶種供應緊問題,為產業提質增效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3.jpg4.jpg

田間把脈,精準破解難題

  技幫扶不止於培訓課堂,加工所專家團隊深入翁源縣各鄉鎮的桑園和蠶房,通過實地察看桑樹長勢、家蠶生長發育狀態,為蠶農提供“麵對麵”技術指導。針對蠶農反映集中的桑樹病蟲害防治、桑園肥水管理、消毒防病、蔟中環境調控等問題,專家團隊逐一 “把脈開方”:製定個性化病蟲害防治方案、優化桑園水肥配比、推廣蠶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範蔟中溫濕度調控標準......一係列精準措施及時化解生產風險,確保實用技術真正落地見效,打通科技服務“最後一公裏”。

5-6.jpg

應急服務,築牢產業防線

  近年來,我省部分蠶區頻發家蠶農藥中毒事件,成為製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隱形威脅”。專家團隊在現場服務中加強應對農藥中毒的技術指導,並做好應急處理工作。位於江尾鎮新生村的原蠶區突發多批蠶不結繭現象,蠶農損失嚴重。團隊迅速響應,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指導。通過仔細查看病蠶症狀和周邊環境,初步判定為農藥中毒導致絲腺受損。專家們當即采集桑園土壤、桑葉樣本帶回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樣本均含對家蠶具有毒性的某種農藥成分。該農藥為桑園周邊種植區常用農藥,可引起絲蛋白合成與分泌受阻。以此檢測結果為依據,原蠶區農戶在村委的協調下與周邊種植戶達成共識,將種植區搬遷至遠離原蠶區的地塊,從源頭上阻斷農藥汙染,最大限度減少蠶農損失,保障了傳統蠶區的穩定發展。

示範引領,產業前景廣闊

  近日,加工所與翁源縣真誠意蠶桑專業合作社合作共建的“翁源縣家蠶高效飼養示範基地”正式掛牌,該基地以“新品種展示+新技術示範+新模式推廣”為核心功能,將集中展示家蠶優良品種與高效飼養技術,通過“看得見、學得來、用得好” 的示範效應,引導農戶提升科學養蠶水平。此外,為鼓勵更多村民參與蠶桑產業,專家團隊深入養蠶專業村龍仙鎮石寨村,為養蠶農戶免費發放桑園肥料、高效養蠶消毒劑等生產資料,同步開展技術答疑,全方位助力蠶農“多養蠶、養好蠶、多增收”。

8.jpg9.jpg

科技護航產業煥發新機

  翁源縣蠶桑產業曆史悠久,是當地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工所長期的科技護航下,這一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攀升,逐步形成品種優、技術新、效益好、模式活的發展新格局。目前,翁源已建成4省級標準化蠶桑種養基地,蠶繭產量與質量雙提升,帶動周邊1600餘農戶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動力。

  展望未來,加工所將持續深化與翁源縣的蠶桑betway亚洲官方 ,圍繞品種改良、技術創新、品牌打造等關鍵環節加大投入,推動蠶桑產業向“種養+加工+文旅融合方向發展,助力翁源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優質蠶桑產品供應基地,讓這一傳統產業在鄉村振興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東莞莊一橫路133號    郵編:510640

粵公網安備44010602013764號粵公網安備44010602013764號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