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與海豐縣聯合舉辦推進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暨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科技成果對接服務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6月19日,我院與海豐縣委、縣政府在海豐縣聯合舉辦“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暨共建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科技成果對接服務活動”。此次活動齊聚政產學研多方力量,共同開展農業科技成果展示、與專家團隊現場洽談對接,精準匹配技術需求等“一站式”服務,是我院2025年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係列活動的第二場活動,是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三年初見成效”的創新實踐,將有力推動我院農業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推廣,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合作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樣板。
科技成果對接服務活動現場
我院黨委書記鄧詣群,汕尾市委副書記林少文,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鄭誌雄,海豐縣委書記郭文炯、縣長範秉康,縣委副書記吳家賓,院屬各單位、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誌,來自全省政產學研各界的150餘名代表參加活動。活動由我院副院長何秀古主持。
與會領導參觀我院的科技成果展示
會上,我院合作部、水稻所、茶葉所、果樹所、蔬菜所、加工所、作物所、動科所代表分別介紹科技支撐海豐縣農業發展主要工作及新品種、新技術推介;汕尾市農業科學院作工作成效及農業科技成果推介。汕尾市合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分享betway亚洲官方 經驗。現場舉行海豐油占米新品種發布,範秉康代表縣政府為我院研究員、海豐縣農業特聘專家陳建偉頒發“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
專家現場推介
陳建偉研究員獲海豐縣“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榮譽
郭文炯在致辭中強調,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暨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科技成果對接服務活動是對過往合作的階段性總結,更是新征程上科技興農的再出發。希望省農科院繼續發揮農業科技領軍優勢,指導海豐縣完善農業大數據平台,推動智慧農田、精準施肥等數字化技術向農田、園區延伸,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
汕尾市委副書記林少文講話
林少文在講話中表示,近年來在省農科院的鼎力支持下,海豐縣成功培育高產水稻新品種、建成全省最大的大豆繁育基地、推廣“稻稻麥”的種植模式,充分證明科技賦能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破解“三農”難題的“總開關”。要深化與省農科院合作,著力構建“良種研發、技術推廣、產業孵化”全鏈條創新體係,讓更多農業科技成果在汕尾轉化應用。要深化協同合作,聚焦關鍵環節破難題,注重成果轉化育動能,培育鄉土人才強根基,全方位激發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活力。他表示,在省農科院的強力技術支撐和雙方共同努力下,海豐農業發展必將邁上新台階,汕尾鄉村振興必將譜寫壯麗新篇。
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鄧詣群講話
鄧詣群指出,海豐是全省農業大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大。在與海豐縣攜手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工作中,省農科院聚焦縣域特色農業產業升級、綠色高效技術推廣、全產業鏈融合等重點領域,著力推動科技成果從下沉海豐,協助建設了絲苗米、蔬菜、蓮花山茶等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絲苗米跨縣集群產業園,建立6個產業研究中心,擦亮海豐油占米、蓮花山茶等國字號“品牌”,科技支撐“海豐樣板”成效初顯。省農科院將繼續緊扣海豐需求,深化院地協同,圍繞海豐六大產業強化全鏈條支撐,從品種、品質、品牌及標準化生產入手,加快打造科技支撐縣域產業發展的樣板。持續深化院企合作,加速新品種、技術轉化,依托國家級孵化器培育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持續推動人才下沉,以科技特派員團隊精準破解產業難題,做好縣域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撐。省農科院將始終以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為己任,加快讓產業科技創新成為“百千萬工程”強有力支撐,與大家攜手共同譜寫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嶄新篇章。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科技成果展示區,展示了我院一係列水稻、果樹、蔬菜、作物、加工、茶葉等領域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科技成果可通過二維碼登記對接意向,促進了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匹配。下午,我院領導及有關專家還到海豐縣優質油占米研究中心、汕尾市農業科學院進行了實地調研。
2021年5月,我院與海豐縣人民政府結對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以來,聚焦海豐特色農業產業,掛牌成立油占米、茶葉、蔬菜、水果(荔枝)、畜禽(生豬)5大產業研究中心,先後派出了6支產業專家服務團隊,深入海豐提供精準科技服務,破解技術瓶頸,強化全鏈支撐,深化人才服務,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結出了累累碩果。育成“香汕油占一號”水稻品種,建成全省最大的大豆繁育基地,推廣“稻稻麥”種植、樓房生豬養殖等模式,助力打造“蓮花山茶”國家地理標誌品牌,推動海豐農業發展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