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在不同幹燥方式對沙田柚全果黃酮構成譜及生物活性影響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近期,加工所功能食品創新團隊在食品領域頂級期刊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農林科學一區TOP,IF=6.6)上發表題為“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flavonoid profiles of Shatianyu (Citrusgrandis L. Osbeck) whole fruit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的研究論文。加工所碩士研究生葉佳敏為論文第一作者,我院張名位研究員和華南農業大學鄧梅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該團隊前期研究發現,不同於其他柑橘屬水果以柚皮苷為主要單體黃酮,柚皮苷被HMG取代的melitidin、cigranoside B等為沙田柚中主要單體黃酮;此外,沙田柚白皮層、囊衣總黃酮含量遠高於其他組織部位,以白皮層、囊衣和果肉的全粉加工途徑可充分富集柚子黃酮,但上述HMG取代的柑橘黃酮在幹燥過程中穩定性如何尚未可知。因此,該團隊係統比較了熱風幹燥、熱泵幹燥、真空冷凍幹燥、噴霧幹燥和微波幹燥五種常見果粉幹製方式對沙田柚全果黃酮類化合物構成譜及體外生物活性的影響。研究發現,不同幹製方式製備的沙田柚全果粉(SWFP)顯示出與沙田柚勻漿相當甚至更高水平的總黃酮含量;從SWFP中鑒定出9個單體黃酮類化合物,其中melitidin、cigranoside B、柚皮苷和bergamjuicin為SWFP最主要單體黃酮,4者含量之和占檢出黃酮總含量94%以上;此外,課題組前期從沙田柚果肉中分得的新化合物cigranoside C、D、F在不同SWFP中均有檢出。與沙田柚勻漿相比,不同幹製方式製備的SWFP顯示出相當水平抗氧化活性,熱風、熱泵和微波幹製的SWFP顯示出更強的胰脂肪酶抑製活性;由此可知,沙田柚黃酮具有較強的熱穩定,常見幹製方式製備的SWFP均可充分富集柚子黃酮,且製備的SWFP是天然抗氧化劑和胰脂肪酶抑製劑,可作為改善肥胖相關健康食品的功能配料。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基金重點項目(32230085)、國家青年基金項目(32302089)、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22A1515110220、2024A1515011050)、廣東省特支計劃本土創新團隊項目(2019BT02N112)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7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