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體係,博羅迎來省農科院科技“強支撐”
11月14日,必威betways (下稱“省農科院”)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體係建設啟動會舉行。雙方將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全鏈條,推動博羅特色農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運作和市場化的高效對接,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
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鄧詣群,省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何秀古,惠州市副市長於加良,博羅縣委書記周耿斌,縣委副書記、縣長邱誌彪等參加會議。
構建“品種—品質—品牌”提升體係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博羅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業特色鮮明,形成了絲苗米、茶葉、福田菜心、三黃胡須雞、荔枝和南藥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具備打造全產業鏈現代產業體係的良好基礎。
多年來,省農科院與博羅縣在農業產業單品及重點領域合作基礎紮實。目前,已在茶產業、三黃胡須雞產業、福田菜心產業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在航天育種基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羅浮山品牌建設等農業重點領域開展了深度協作。
鄧詣群表示,省農科院將深度挖掘博羅特色產業潛力,重點圍繞絲苗米、三黃胡須雞、茶葉等代表產業,牽引更多資源要素向博羅聚集,帶動市縣科技能力提升,以科技賦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推動博羅農業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高值化轉型。此外,以“科技+產業”全鏈條支撐為核心,圍繞博羅傳統農產品品牌價值不足、產業鏈條偏短、成果轉化不暢等難題,強化品種培優與標準化技術研發,構建“品種—品質—品牌”提升體係,推動深加工技術創新與三產融合,為“羅浮山”區域公共品牌注入科技內涵和文化魅力。要重點強化關鍵技術攻關與集成應用,推動產業鏈條延伸與價值提升,打造院地合作與人才共育樣板,夯實資源保護與綠色發展根基。
據了解,此前省農科院已組織8個全產業鏈專家服務團到博羅調研,為博羅量身定製係統性的科技支撐措施,雙方就科技支撐體係建設細節深化磋商,共同製定並出台了《省農科院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體係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支持博羅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
於加良指出,博羅縣農業總產值在全市占比超四成,是舉足輕重的農業大縣。省農科院的技術優勢和博羅的產業基礎深度融合,將為鄉村特色產業的全產業鏈升級注入強勁科技動能,打造成為科技產業協同發展和推動全民鄉村振興的典範。他表示,期待省農科院為博羅特色農業產業體係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在農產品種管收供銷各環節與品牌建設、體係打造、機製落地及文化培育等方麵係統布局、協同發力。希望博羅抓住合作機遇,加強溝通協作,建立長效合作機製,積極主動對接並推動合作項目順利實施。市縣相關部門和鎮街要積極配合省農科院工作,為項目實施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同時,推動建立有利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激勵機製和利益分享機製,讓廣大農民共享科技成果。
把六個特色單品建成六大產業體係
在博羅,一場以科技為引擎的農業現代化變革正加速推進。
會上,何秀古深入講解《實施方案》的主要建設內容和部署安排。他表示,省農科院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體係建設,將從單品入手、強化重點領域提升打造,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科技研究和推廣應用,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體係的構建升級,進一步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全鏈條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農業從“資源優勢”向“價值優勢”跨越,按照“短期建基礎、長期提價值”的思路,把六個單品建成六大產業。
根據《實施方案》,省農科院和博羅縣雙方圍繞茶葉、三黃胡須雞、福田菜心、荔枝、南藥、絲苗米等六大特色產業技術提升,以及航天育種與基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鏈構建、羅浮山農產品品牌打造、水土資源保護與利用、柏塘鎮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五大重點領域,係統部署科技支撐與服務內容。
《實施方案》提出,至2030年,力爭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優勢突出的現代鄉村產業體係,為博羅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羅浮山”係列農產品區域品牌,形成“名山+名企+名品+名遊”協同發展的格局,推動羅浮山係列特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為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產業引領樣板。
據了解,省農科院和博羅縣雙方將共同成立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小組,實行雙組長製,由省農業科學院黨委主要領導和博羅縣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省農科院圍繞六大產業單品的發展需求,組建全產業鏈專家服務團,明確職責分工和工作目標,實行產業支撐精準服務。與之相應,博羅縣成立對接省農科院科技支撐專家服務團,針對性設立9個對接小組,保障各服務團工作必備條件。
可以預見的是,在省農科院的科技支撐下,未來的博羅將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構建起以絲苗米、三黃胡須雞、茶葉、福田菜心、荔枝和南藥為代表的區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係,打造“茶葉現代農業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強鎮”等產業強鎮,以特色產業夯實鄉村全麵振興之基,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手機版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