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荔枝衛士”用科技守護甜蜜事業
省農業科技特派員發明蒂蛀蟲預測新方法,推廣麵積超百萬畝
“基哥,這裏葉片有點黃,你過來看一看。”
“是哦,不單是黃,還有病蟲害的痕跡。董博士,怎麼辦?”
“我再認真檢查一下,搞清楚了盡快給你解決方案。”
這一組對話發生在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的一個荔枝園,雙方分別是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董易之和廣州市荔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荔枝生產基地的技術員黃偉基。
又是一年荔枝季。5月以來,從粵西到珠三角再到粵東,荔枝次第成熟、持續“上新”,南粵大地的田間地頭,一顆顆紅彤彤的荔果掛滿枝頭。
對於廣東來說,荔枝是名副其實的“致富果”,有無數人在為之努力,廣東省農業科技特派員就是其中一個群體。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董易之被稱為“荔枝衛士”,他用自己多年在荔枝病蟲害防控新技術研發、綠色防控技術體係集成應用和荔枝園全程綠色植保技術方案規劃等方麵所積累的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守護著這一份甜蜜事業。
給荔枝穿上“隱形防護服”
從必威betways 出發,董易之驅車一個多小時前往廣州市從化區鼇頭鎮水西村。這裏,有他心心念念的400多畝荔枝園。
2月上旬以來,廣州氣溫偏低,中晚熟荔枝處於花芽分化期,董易之一直擔心荔枝花芽分化情況。
一到果園,董易之就鑽進了荔枝園察看荔枝花芽分化,時而還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確保沒有病蟲害的侵擾。“這下我就放心了,病蟲害對荔枝影響太大,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
這是董易之工作的日常,從事荔枝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以及栽培管理技術應用推廣十餘年,他在荔枝蒂蛀蟲基礎生物學、產卵選擇機製和田間災變規律等方麵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荔枝蒂蛀蟲是荔枝上的頭號大害蟲。”董易之說,他堅持和這隻蟲“死磕到底”,通過深入研究蒂蛀蟲習性,針對幼蟲早期難發現和調查耗時等問題,建立了幼蟲分齡方法和標準以及各齡幼蟲生長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模型,創新荔枝蒂蛀蟲預測預報新方法,實現幼蟲至成蟲的早期預測。
“這項技術,就像給荔枝穿上了隱形防護服,讓蒂蛀蟲無處遁形。”董易之說,該方法在東莞、廣州、惠州和茂名等荔枝產區得到大麵積應用,近三年累計應用推廣麵積超百萬畝。2020至2022年,荔枝蒂蛀蟲預測預報技術連續三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2023年入選東莞市農業主推技術。
推廣荔枝蒂蛀蟲綠色防控新技術
自2019年以來,董易之和水西村結緣,為當地荔枝病蟲害綠色防控、高接換種、高效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等方麵提供指導,助力荔枝產業發展。
在水西村荔枝園裏,每畝樹上掛著15—30盞LED白光燈,在荔枝蒂蛀蟲高發期,每天夜晚亮燈照明10—12小時,至果實采收完畢。這是荔枝蒂蛀蟲綠色防控新技術即燈光幹擾物理防控技術。
董易之介紹,荔枝蒂蛀蟲屬夜出性昆蟲,白天靜止不動,夜晚外出活動,進行求偶、交配、產卵等繁殖行為。當光強大於10勒克斯時,成蟲繁殖受幹擾,後代數量大幅減少。夜間照明可改變果園小環境,讓夜間的荔枝蒂蛀蟲誤以為身處白天,蟲體保持靜止不動,從而減少繁殖,抑製蟲口增長。該項技術實施效果明顯,荔枝蒂蛀蟲產卵量減少99%,荔枝花果期殺蟲劑用量減少40%—60%。
此外,根據荔枝蒂蛀蟲主要集中在果期發生危害的現象,董易之研究揭示該蟲產卵選擇行為與寄主植物間的化學和物理聯係,發現成蟲對寄主植物表麵紋理結構和氣味濃度有產卵選擇性,證實荔枝果皮表麵較粗糙且果蒂氣味較濃是荔枝蒂蛀蟲趨向荔枝果實和果蒂產卵的重要原因,該研究為荔枝蒂蛀蟲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的集成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手中的實用技術
在董易之看來,科技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隻有將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手中的實用技術,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興農。“每一位果農是荔枝科學種植的踐行者,他們的反饋和需求,是我科研的動力。”
荔枝想要種得好,需要周年管理栽培。在周年管理栽培中,按照荔枝物候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秋季管理階段,又稱梢期管理;結果母枝老熟後,隨即進入冬季管理階段;荔枝“見白點”後,就進入春季管理階段;謝花坐果後,進入夏季管理階段,又稱果期管理;采完果後,又再次進入秋季管理,形成一個循環,循環一次是一年,所以稱為周年管理栽培。
“周年管理栽培有三個難關。”董易之告訴筆者,這三個難關分別是芽分化難、成花坐果難、保果壯果難。
針對這三個難關,圍繞荔枝種植戶病蟲害防控和栽培管理的技術需求,董易之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技服務,僅過去兩年,他就開展技術培訓60餘場,培訓學員2500多人,發布技術短視頻100多期,播放量超300萬,還被評為2023年度廣東省農技服務“輕騎兵”年度十大先鋒人物。
荔枝是華南地區最具特色和種植規模最大的果樹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曆史、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廣大果農朋友排憂解難。”董易之說。
原文鏈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506/26/content_1013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