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牽頭舉辦第五屆全國冬瓜產業大會
6月20-21日,第五屆全國冬瓜產業大會在廣東廣州舉行。大會聚焦冬瓜全產業鏈升級,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種植大戶齊聚,共同探索冬瓜種業與產業融合新路徑,合力助推我國冬瓜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由我院及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技術支撐,我所、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係廣州綜合試驗站、南方農村報社、農財寶典、廣州驕陽農業有限公司主辦。
打破產業鏈環節壁壘 全國冬瓜產業綜合產值近700億元
作為全國第二大瓜類蔬菜,冬瓜年產量持續攀升,從田間地頭到預製菜生產線,從縣域經濟支柱到鄉村振興名片,產業版圖正向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邁進。
數據顯示,全國冬瓜播種麵積從2020年的550萬畝攀升至650萬畝,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更是從550億元跨越至近700億元,全國冬瓜從業人數、加工產品越來越多,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少海指出,要著力打破育種、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壁壘,支持企業等創新主體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豐富鮮食市場,讓冬瓜從傳統“大眾蔬菜”轉變為滿足群眾“吃得好、吃得健康”等多樣化需求的“明星蔬菜”。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張海發表示,依托廣東種業博覽會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科技成果推廣大平台,建設良種良法示範推廣直通車、高速路,展示推廣了十萬餘個優新品種和百餘項先進適用技術,科學遴選了一批抗性強的冬瓜品種,推廣應用了冬瓜減量施肥及三護栽培等綠色高效技術,多措並舉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首張冬瓜產業地圖發布 係列活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特色冬瓜展品品鑒區引入駐足,冬瓜茶、冬瓜切片、脫水冬瓜幹、膳食纖維代餐粉等冬瓜加工品琳琅滿目,顯現出冬瓜產業的多元價值與發展潛力。
本屆大會設置了開幕式、產業沙龍,以及田間展示評選、冬瓜王擂台賽、現場品鑒等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全國首張冬瓜產業地圖發布,對全國冬瓜年種植麵積18萬畝以上的主產區予以發布。現場還發布了冬瓜生產技術標準、高品質冬瓜質量標準,為產業規範化、安全化、標準化發展提供科學指引。
在主題沙龍環節,聚焦“蔬菜產業新模式”以及冬瓜種植過程中的三大管理難題——黃葉、黑心和病毒毒害,來自廣東、廣西、湖南、海南等地的專家、企業家展開了深入分析探討,為種植端提供科學指導。
聚焦科企協作及產業協同,我所與廣東科農蔬菜種業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與廣西秋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研究員、湖南興蔬種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分別就冬瓜選育技術秘密使用、新品種技術轉讓、品種成果轉化展開合作。我院蔬菜所還與廣州億品鮮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建嶺南蔬菜保鮮研究中心合作協議。
多個“瓜王”脫穎而出 全國205個冬節瓜品種集中打擂台
在廣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柯木塱示範基地,來自全國各省的冬節瓜優新品種集中展示,競相生長。大會共征集到全國各省205個品種,包括大冬瓜108個,小冬瓜和節瓜97個。
組委會邀請業界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團,采取全程“盲評”的形式,最終選出十大冬瓜展示優秀品種,五大節瓜、小冬瓜展示優秀品種。在冬瓜王擂台賽中,則有3個大冬瓜、3個節瓜品種分別斬獲金銀銅獎。
廣東省現代蔬菜產業體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我所首席科學家謝大森研究員表示,隨著市場消費日趨多元,要求鮮銷冬瓜品種更加多樣化、優質化。在加工品種上,則要求纖維及可溶性固體含量更高、抗病性及耐弱光性更強。
全國冬瓜產業大會是我國首個專業聚焦“冬瓜”細分領域的產業大會,自2021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多屆,旨在整合冬瓜產業資源,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為全國冬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平台支撐和科技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