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舉辦荔枝優異種質資源展示活動
為進一步做強廣東荔枝種芯,推動荔枝科技創新,促進荔枝產業科技互促雙強,6月21日,院果樹所、國家荔枝香蕉種質資源圃(廣州)舉辦荔枝種質資源展示活動,現場展出荔枝優質品種及優異資源200多份。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亞玲,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繼吾,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副處長鍾婉霞,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種植業技術與種業推廣部副部長曾艾蘭,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大學、汕頭市果樹研究中心、普寧市水果蔬菜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專家,龍門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龍門縣柑橘協會等農業科研推廣機構代表,百果園集團優果聯公司、廣州麗恒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州億品鮮技術有限公司等果業企業和種植戶代表,院屬有關部門和研究所領導專家等百餘人參加。活動受到人民日報客戶端、科技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南方+、羊城晚報頭版等媒體平台的關注和報道。
活動由曾繼吾副院長主持,他表示,種質資源是種業的芯片,荔枝是廣東最具代表性的水果,果樹所專家團隊幾十年如一日開展荔枝品種資源收集、鑒評、培育和推廣等工作,為產業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對荔枝育種提出了新要求,要聚焦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集聚各類創新要素資源,以選育好吃、好看、好種、好賣的“四好品種”為目標,加強交流合作和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發推廣更多突破性新品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助力百千萬工程。
國家荔枝香蕉種質資源圃(廣州)嚴倩副研究員彙報了荔枝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精準評價和創新利用進展情況。參會人員客串荔枝大眾評審,為100多份種質材料現場打分。
展示活動設荔枝新品種、優質品種、精準鑒評種質、創新種質和優異種質共5個展區,既有‘清風’‘離娘香’等國家資源圃最新選育出的不太為人熟知的新品種,又有‘仙進奉’‘鳳山紅燈籠’‘冰荔’‘桂味’‘糯米糍’等耳熟能詳的優質品種,還有育種團隊多年來通過雜交技術在後代群體中篩選出的極早熟、高糖、大果形、耐儲運的創新種質;以及對資源精準鑒定後的抗病、高氨基酸、高糖、高酸等種質,此外,還展示荔枝在果皮顏色、果型,果實大小豐富多樣性的優異種質。
活動現場,‘清風’荔枝,果實心形,果皮顏色豔麗,比‘桂味’早10天以上成熟,且品質更優,焦核率99%以上,解決了桂味種子大小核不穩定的問題,成為新品種中最耀眼的“明星”,受到企業和媒體的廣泛關注。現場還展示了100多份育種材料,給展示活動增添了獨特魅力,包括經科研深度鑒評確定的高抗荔枝霜疫黴菌種質、易感病種質、高氨基酸含量種質、高糖種質、高酸種質、豐產種質、耐貯運種質等,精彩演繹了現代生物育種新路徑。果皮深紫色的‘紫荔’,成熟果皮黃色的‘黃皮荔’,特大果型的‘紫娘喜’‘鵝蛋荔’,極小果型的‘野生荔枝10號’,聚無核、焦核和大核果於一株的‘禾蝦串’,呈現了荔枝的生物多樣性。
國家荔枝香蕉種質資源圃(廣州)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長期深耕荔枝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公益性科研,目前保存荔枝種質資源700多份,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近年來,資源圃建立了荔枝資源評價體係,製定了荔枝資源描述、鑒定評價的規範和標準,精準鑒定種質資源300多份,篩選出一批極早熟、抗病、耐貯運、優質的荔枝種質,建立了荔枝種質資源數據采集和展示係統,為科研、教學、生產共享利用種質資源2000多份次,已成為荔枝科研、人才培養、產業支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